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幸福家庭》 > 201211
编号:13743769
我就是和你不一样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2年11月1日 《幸福家庭》 201211
     从前有句话,大致意思就是要绑住男人的心,先要满足他的胃。而今时代大不同,委曲求全也不再是女性专利,我就是和你不一样,那要怎么办?

    赵竺安,资深媒体人。幽默是把手术刀,解析我们看得懂看不懂的存在状态。

    男说——“饮食男女,除了兼容,还有互补”

    我的朋友向我提了一个困扰已久的问题:她的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总是存在分歧,爸爸是个老上海,家庭请客,开出的菜单,似乎永远是熏鱼、白斩鸡、油爆虾;妈妈则不同,虽然也是老上海的妈妈,但随着西风日渐,她希望家宴上出现生鱼片、炸猪排、罗宋汤。爸爸妈妈都是“宅男宅女”,晚上坐在沙发上,最大的事情,就是欣赏电视节目,妈妈爱看娱乐类的,什么《百里挑一》、《相约星期六》,凡是真人版的相亲节目,都爱看;爸爸则是个典型的体育迷,不管足球篮球排球,一律是他的收视重点。

    “真不知道天差地别的两个人,竟然能够走到一起,还融洽地在一个屋檐下生活。”朋友咕哝道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这种状况,事实上印证了我以前所说的观点:男与女,虽然是两条道上的车轱辘,早晚要奔向一个目标。我之所以这么说,是婚姻家庭生活,原本就是兼容的。当男与女走到一起的时候,绝大多数的家庭就把这种兼容发挥到了极致。所以,不管南甜北咸,西酸东辣,东北人碰到西北人,还是广东人爱上湖北人,最终,餐桌上体现的,永远是妥协后的和谐。

    现在,我想告诉朋友的是,饮食男女,除了兼容,还有互补。这种互补,来源于人的左脑和右脑。据研究表明,人的大脑,左右分管着不同的部落。左脑,属于逻辑的、理性的、功利的、算计的;右脑,则属于灵感的、直觉的、音乐的、艺术的。这种分工,使得擅长左脑思考的人,追求成功;擅长右脑思考的,享受美感。具体到个案,则男人大多偏爱左脑运动,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;女人则更偏重右脑运动,把家庭事务看成山大。

    这种左右脑思考带来的差距,使得男人通常距离成功很近,距离幸福很远,女人则恰恰相反。上帝造人时开的这个玩笑,确实不公平,明明是还贷的主力军,天天做牛做马还要担心天坍下来;明明是还贷附庸,刚把一个家布置得花团锦簇,就有了遗憾,恨不得再次装修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据说,现在的科学家都提倡开发右脑,还说左脑是人的“自身脑”,人出生后获得的知识和体验的各种信息都储存在左脑里。而右脑是“祖先脑”,500万年人类的遗传因子的信息都储存在右脑里。还说开发右脑,就会分沁更多的贝特内啡肽这种产生幸福感的“脑黄金”。虽然我是个“科盲”,但这话乍听都像做“传销”。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,上世纪80年代,刚搞计划生育那一阵,科学家都跳出来说,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8岁以后。今天的事实告诉我们,这是个骗局,因为女人过了28岁生育,叫高危产妇。因为需要,就采用拿来主义,这想必就是过度使用左脑的恶果。

    人的左脑右脑,天生就是为了互补而产生的,如果硬要过度开发右脑,也是一种灾难。具体到家庭,如果男女天天都沉浸在“幸福感”中,幸福究竟是什么,他们能明白吗?

    御姐姐,资深媒体人,敢说真话的时尚潮妈。

    女说——“跟一个经常跟你互相骂骂咧咧的人在一起,还一直不愿意分开,这可能才是真爱。”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一段长期的男女关系,除了感情、经济、繁衍等必须合作的项目之外,还有很重要的一环:口味。这个口味,广泛到包括饮食、趣味、造型、癖好等各个具体细节。

    先说说吃的。女友小芝超喜食辣,黔湘蜀各地刺激喉舌的美食,没一样她不爱;但男友就一副老派上海人德性,只喜西餐、甜食、本帮菜之类,一星半点辣子都见不得。那看官倒是说说看,这俩人出门觅食,到底是如何实行先民主后集中才好哩?

    以前看过某女作家写的一段,似乎记得她是这样描写婚姻幸福的:两个人一起晚饭,狼吞虎咽着都爱的食,最后都混到个肚儿溜圆,再擦吧擦吧嘴,彼此相视一笑心里踏实,这就是所谓男女间落了地的爱情云云。

    当时看了,觉得虽然这话说得有点片面,但男女能到这个份上,至少也不会是对怨偶了。而假如俩人彼此的餐饮口味超级相似,那一定是上辈子积了德的:你陪我吃香的我陪你喝辣的,你愿意超重我也绝口不提减肥——俩胃都栓在一起了,人还能分开么?
, 百拇医药
    但相爱的人们如果口味不对要怎么办呢?宽容、妥协、给空间!这个方面,跟任何其他冲突的处理方式高度一致。

    假如你狂爱吃辣而我口味文静,首先我不应当嫌弃你鄙视你,是为宽容;第二我可以偶尔陪你吃回辣,试试看自己是否可以慢慢转变一下,是为妥协;最后一招就是经常让你跟你的辣友们去寻找“革命”刺激(嗜辣的毛主席曾经留下名言“不辣不革命”),而我跟我“不革命”的朋友去吃本帮菜,是为给空间。能够做到这三点,即便口味不合,但爱亦可以长存。

    再讲讲其他方面,比如业余爱好。现在许多驴友已经发展到很专业很顽强的级别了,但相信其中许多人的另一半未必愿意去当现代徐霞客,专找那些艰难险阻之处跋山涉水风餐露宿;还有些运动健将型狂迷羽球、健身之类,一周要花上闲暇时段中的十几个小时去打球健身,这种状况也会使得不入此门的另一半严重抓狂。但回头想想,人世间有多少夫妇是同一个“俱乐部”的成员?你爱K歌我好静、你爱打球我爱打毛衣之类的分歧,实在是多了去了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有关个人性格趣味分歧方面,也的确常常遇见老公非常幽默搞笑,但夫人就铁板一块的组合。碰到这种,我就会想:一个逗哏,是不会娶另一个逗哏的,必须来一个相对无趣不太好玩的人,但她绝不嫌弃他的幽默搞笑,如此这番才能当上他的捧哏,愈发显得他的聪明出挑。所以大家在群聚时也会见到伶牙俐齿的夫人边上,常坐着木讷老实的丈夫。这样看来,中国传统相声的角色分配机制里头,还是充满生之智慧的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男女口味不合的毛病,在年轻伴侣中貌似已经绝迹,而少数中老年夫妇还“病入膏肓”着:电视选台冲突。那老男爱看新闻联播和评论专题,那老女却单恋八点档电视剧。奇特的是,他们就是爱围着同一台电视机看,尽管这年头电视机已经真的跌到白菜价了。我想,他们应该不是买不起电视机,或许,这是这些伴侣们剩下的最后一点通过小小口角可以达成的沟通了。一个陪着另一个,看着自己不爱看的节目,然后忍不住就骂骂咧咧,另一个则对前者的骂骂咧咧的态度进一步地骂骂咧咧。

    我常疑心这种就是真爱——你跟一个让你每天过得开心得不得了的人过一生算什么稀奇?这样谁都能做到呀!你能跟一个经常跟你互相骂骂咧咧的人在一起,还一直不愿意分开,这可能才是真爱?好吧,一定有人边看边骂这是“虐恋”了。但我的脑壳皮层还是不管不顾地酝酿了一个很具安慰性的理论:伴侣间的各种冲突,其实就是上帝为了考验大家是否真爱而设置的障碍。

    而要经得起上帝对真爱的考验,我觉得有必要重复一下前文提到的三点:宽容、妥协、给空间。

    (摘自《现代家庭·生活版》), 百拇医药(现代家庭·生活版编辑部)